最後一堂的課程是介紹影像軟體期末分組報告,比較大的感觸是隨著App普及,制式工具的易上手程度及混合使用會漸漸成為主流,但要擔心的或許是使用者使用軟體還是軟體功能限制使用者這件事,如果只是一味地追求功能及便利性,不能瞭解整個本質及過程,那最後也只是被科技奴役罷了。
另外課堂還做了生涯探索之類的活動,主要是在省視自己在意的幾個生涯目標現況,可以透過圖表提醒自己在得分較低的目標上,多花心思看顧。
2017年12月29日
20171227 影像處理-課堂記錄(十四)
這堂課為本學期最後一次實作課程,基本上是將整學期學過的技巧,進行一個統整,包括:去背、圖層樣式、圖層模式、調整圖層、濾鏡…等。
繼續閱讀...
標籤:
morimoto.課堂筆記
2017年12月21日
20171220 影像處理-課堂記錄(十三)
本週課堂重點為調整圖層之運用。
比較有趣的是學弟問了一道ACA的選擇題:
Q:如果無法確實符合針對影像選取的原始色彩,瀏覽器將如何處理? A.模糊. B.遞色. C.交錯. D.色彩平衡.
答案是B。
原本記得是「交錯」進而混出彩色,後來查了一下資料,讓影像色彩順調的是「遞色」,而交錯則是在影像預載時,可以產生一快速縮圖,真的是長知識~
來源參考:
http://www.ctk.com.tw/jackweb/graphic/WebImage/gif_setting/indexc.htm
標籤:
morimoto.課堂筆記
2017年12月15日
20171213 影像處理-課堂記錄(十二)
本週重點為調整圖層與剪裁遮色片(圖層/建立剪裁遮色片 Alt+Ctrl+G)之運用,以下影片為實作練習:
標籤:
morimoto.課堂筆記
2017年12月8日
20171208 影像處理-心得報告(十一)
最近看的一次展覽是田中達也的微型展。
(點圖可連結田中達也IG)
其實拍攝微型展的專家不少,但為何只有田中能如此高人氣?透過作品其實可窺知一二,他的作品不止在呈現上具有質感,作品命名也別具巧思,兩相結合之下產生特別的風格,能夠使觀者有更多解讀作品的空間。
上圖是以日文片假名與英文名詞相呼應,不只有字面本身涵義,雙關的用法更增添作品趣味及豐富性。
看完整輪,回過頭來思考,也許看事情的面向也該是如此,除了表面之外,是否能夠看到更多的內涵,如何用不同角色進行解讀,才能得到比較完整的觀點。
但回歸到最主要的問題,應該還是解讀事情的人,如果人一開始就已經站好立場,只聽他想聽的,做他想做的,那再多的內涵也就沒意義了。
標籤:
morimoto.課堂筆記
20171206 影像處理-課堂記錄(十一)
今日學習重點:1.調整圖層運用;2.剪裁遮色片;3.彎曲模式變形
※圖層/建立剪裁遮色片 Alt+Ctrl+G
彎曲模式變形示意圖
標籤:
morimoto.課堂筆記
訂閱:
文章 (Atom)